保利拍卖
  • 张雄艺术网与海峡两岸中

  • 丝路与艺术——中国名家

  • 全球艺术品保真交易平台

  • 全球艺术品保真交易平台

  • 民间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

  •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解读

  • 2017首届新丝路(厦门)

  • 全球艺术品保真交易平台

  • 全球艺术品保真交易平台

  • 唐绍云

  • 孙景浩

  • 中国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 师界弘

  • 牛惠民

  • 张东林

  • 2013首届中国画学术高峰

  • 雅公

  • 《月是故乡明——刘伯良

  •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解读

  • 助残扬艺、爱心送春联

视频信息标签: 郭凯亮

名称:奇古高冷 散淡空灵——回到感性之郭凯亮-杭州站报道
简介:

郭凯亮,1986年生于湖南益阳,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居于杭州,职业画家。

2017年作品参加“回到感性”当代艺术跨年展

2017年作品参加“喜迎十九大·建设新益阳”益阳市美术作品展

2016年作品参加“凝.聚”当代写实油画16人展

2016年作品参加荣宝斋·当代中青年写实油画家推介展

2016年作品新疆写生系列1-7参加新疆采风七人油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灵山上》《灵山小溪》参加笔韵山河油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油画速写小稿》参加首届“迎面与撞见”当代青年油画展

2015年作品《静夜思》参加第五届转塘艺术双年展;

2015年作品《静穆》参加E京华艺术家联展;

2014年作品《归来》参加E京华艺术家联展;

2013年作品《江西女孩》参加‘你我他’3人作品展;

2010年作品《我的同学》参加全国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纵观凯亮的作品格调,他的艺术语言历经长期的积累与熏陶,而且图式感很强,构图也趋于饱满,技法使得他的画面有一种立体的感觉。加上良好的雕塑造型素养,使他的线条在画布上能自然游走,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明显的感情起伏,让画面产生一种“古”且“冷”的感觉,如同一曲深沉的咏叹调。在平静的画面构成中,而他对光感与色彩的敏感度,使得他在推进笔触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内在戏剧化的发展,令本来平坦的画面走势中多了一种河流般的韵律,让人看到了高冷外表下,充满了内在的激情。恰是范成大的《梦玉人引》“…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灯火凄清,签歌无颜色。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画面奇古高冷,散淡空灵,以直入人心的如来幽境,来表现高古与肃穆之气。

  “画”开半看 酒醉微醺“花开半看,酒醉微醺”——中国人的“尺度”哲学,无论是面对哪一门类的艺术,也不管欣赏哪个大家的作品,我偏爱他们“成名作”之前“最初的纯粹的表达”,品味没有“迎合”的最珍贵创作阶段,实在是一种欣赏佳趣。 

雕塑系毕业的郭凯亮于2013年开始油画创作,如今正处于其最炽热也最纯粹的创作阶段,这样一种阶段难得的作品,犹如半开的“花”一般具有无限可能性,亦如饮酒“微醺”之时醉人和迷人。《江西女孩》、《福建女孩》、《归来》等这些来自郭凯亮“最初的表达”都以“花一般的女孩”为对象,三幅均以咖、暗红为主色调,如醒过的红酒,细腻、温润、轻盈而饱满,层次丰富却不浮华。画面简化了背景,突出主角,画家通过捕捉面部表情,尤其是对眼睛的细腻刻画,揭示人物内心活动、传达人物内在气质,观者通过与画面人物的对视可以读出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她们都安静、坚毅、巍然,给人以温暖感和力量感。我所认识的郭凯亮健康向上、积极乐观、朴实自然、富有思想,他把自己的心境和态度渗透于画面之中,在简约却不简单的色彩世界里传达着他的审美理想与趣味。虽为创作初期作品,但从绘画技巧、画面美感上都经得起细品,实属佳酿。

从罗中立的《父亲》开始,迎来中国“小人物”绘画的时代,郭凯亮在延续着这样一种时代性。我们说历史的眼光从来都不是中性的,郭凯亮从男性的视角、以一个画家的身份,揣摩普通女性的内心世界,抓住了他眼中这个时代真正称得上美好的女子,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着正面的能量。将入而立之年的他,作为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握着一枝好笔杆,人生角色的转变让他更仔细的观察生活、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他把这种观察和理解表达在创作里。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在浮躁的节奏里无法自拔,看多了行行色色的当代表达后,这样一种坚持写实油画的心,显得弥足珍贵。

无论是伦勃朗式的光线还是鲁本斯自如的笔法,这个时代画家的表达已经很难去循迹也无需界定分明。无论如何,愿郭凯亮博采众长,立足时代,超越时代。期待未来的他以更高的视角、更加纯熟的绘画语言、更为广阔有力的表达给我们惊喜。愿生于湖湘、立于江南的他,汲取这灵动的土地的营养,用他手上的妙笔绽出永不垂败的生命之花。怀着虔诚恒定的梦想之心,我相信这杯中之酒会越酿越醇、历久弥香。

最后借林语堂《半字歌》一句:“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愿这些半开之“画”“微醺”更多懂得欣赏之人,让这些人性的光芒照耀更多需要能量之人。

笑依 2014年11月06日

                  远方追寻 静夜回归 行思坐忆 

                ——郭凯亮油画作品《静夜思》赏析

                            文/笑依

    一九二八年,湘籍作曲家黎锦辉先生创作一曲著名的《桃花江是美人窝》,表达其身在遥远的南阳群岛时对故乡的思念。时年,中原湘土东面的烟雨江南,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办了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

二零零五年,湖南桃花江小伙怀揣着梦想跨进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大门。犹记得那年金秋九月,许江院长以“远方”为题寄语莘莘学子,这一开篇致辞激励人心。郭凯亮满怀希冀,在陌生的城市开始了“远方的自我”的追寻。

在远方耕耘十年,郭凯亮寻找、发现并开启新的自我。五年美术培育的洗礼,五年艺术事业的践行,带给他新鲜的血液、饱满的收获。而无论如何蜕变,有一部分自我,深深扎根在他的骨子里,从不褪色,那便是故土用最原生态的养料给予他的最初的姿态。在与城市相处的磨合中,来自湘土的郭凯亮从不因其中原式的“若愚”而妄自菲薄,他骄傲于故乡赋予他的一切,并将那些原始的天真都化作了“大智”。

信息发达、交通便利的今天,身在杭城的郭凯亮,却如旧时的游子般常常思念着远方的故乡,可见那梦魂萦绕的故乡带给他的力量之大。华灯初上的吾辈奋斗之城,郭凯亮的思绪飞跃千山万水念起夜色朦胧的祖辈世代勤垦之乡,情不能自已。绘画文本是他表达情感最酣畅淋漓的语言载体,于是抓起画笔,洋洋洒洒。昔日潇湘音乐才子黎锦辉谱曲颂扬桃花江女子以表达思乡之情,今朝桃花江男儿郭凯亮凝情笔端描画湘女话乡愁。千年前诗人李白客居异乡举头望月时脱口吟成一首《静夜思》之诗,千年后画家郭凯亮观玲珑湘女仰望之姿娓娓道来一幅《静夜思》之画。

《静夜思》延续了郭凯亮一贯的细腻手法,处处柔和的笔触构成的整体却不失硬朗,表现出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湘女温婉与刚烈并存之性情气质。画面用色火候掌控恰到好处,暖咖调暗色系背景下,一束亮光衬着花开正当时的妙龄女子,既不显青涩生脆,又不觉老气横秋。湘女本白色上衣是外婆手中棉纱线的织布,嫣红裙摆是母亲绸缎被面的嫁妆。这个从童年记忆中走出来的充满古典气息的女子,面颊白皙泛着粉晕,微仰下颌端坐于古木制旧椅,坚定、渴望的眼神,似一个宁静的永恒的守望者,守望着她心中的故土家园,守望着个体生命最深处的快乐的源泉。

以描绘女性来传达乡愁是亘古不变的母题,郭凯亮笔下灵动大方的湖湘女子所抒发的乡愁既是一种历史形态的回忆美学,亦是一种共时状态的存在哲学。乡愁对于画家而言是一直拥有又不断失去的流动的指间时光,是恒久真切的物质实体又是偶尔无以触摸的精神幻像。他把这些乡愁化作定格的篇章,走在远方的追梦行者,每每静夜归来,睹画思乡,便也多了一个互诉衷肠的对象。

乙未秋分于南山 静美尽善《静穆》——郭凯亮近几年的潜心之作,放下其积淀多年收放自如的雕塑技法,转而在画布上精雕细琢,艺术家要解构自己驾轻就熟的技能,重塑表达体系,需魄力更须努力。郭凯亮从《静穆》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油画语言,技巧是为建构他想表达的人生意境。

创作者的心性决定着他的艺术精神所能上透到的层次,一个画家的心中若填满了名利世故,未能留下一片虚灵之地,以“罗万象于胸中”,而欲在作品中开辟境界,抒写性灵,是很困难的事情。郭凯亮的“静”触及灵魂深处,若走进他的生活,会惊讶于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年纪的他如此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方式。西湖之阴,象山之阳,年年岁岁,少长群贤,品茗话画。

  静穆》是郭凯亮精心营造的一场轻言细语,“乐由中出必静”,画家的内心充满大乐,以致其笔下的人物透着生命深处的“静”,静至无声之处。卡西勒(E.Cassirer)在《论人》中提出“艺术优越性的尺度,不是传染的尺度,而是强化及照明的尺度。”所谓强化是指由艺术品所带来的觉醒的感情意识的集中而言,照明则是由作品而照明了人生的本质与究竟。《静穆》之女庄严的姿态、通透的眼神带着强烈的意识之光,饱含着深层的觉醒,一种对浮夸的现实的觉醒,她稳定而充满无限性,照亮着一种“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安然的、自然的、极简的美之真谛。

艺术的雅俗,在于其所透出之意境、精神,而绝不关系于载体的古今中外。《静穆》虽采用西式之油画,但其内涵传承了中国古代书画家的精神境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在长期专制政治的压迫及一般士大夫利欲熏心的现实之下,许多文人墨客追求超脱,以获得精神的自由,以保持内心的净土。现时的我们,贫富的差距、竞争的激烈、环境的压力等等四面八方袭来的诸多问题带来集体的精神病患。向来不甚喜欢强化残酷、混乱、孤危、绝望感觉的作品,此类艺术亦不易为人所接受,因人通常都还是会有一般理性的力量来支持自己的现实生存。不是因私评骘其画作,而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需要沁人心脾的艺术表达、需要美的洗涤来释放生命的疲困及寄予对未来的希望。《静穆》正是这样一种叙述,它是中国学者徐复观所说的“反省性”的艺术。它根植于人性,把人的感情向上提、向内收,这样一种“静”的艺术,安抚着人所浮扬起来的情绪,进而感发人之善心,知善至善,是为上善,《静穆》之女渊静深默,至美至善,是美与善的和谐统一。

时至今日,郭凯亮仍怀着尽善尽美的态度在不断完竣这一画作,尽最大可能传达出他心中美善合一的艺术境界,或许《静穆》根本不会最终完成,因对于画家来说已然是一个无限的享受的过程。对视《静穆》之女,进入画家“心源”,与《静穆》之光互相辉映,感受宁静之美,体认美中之善。

                                                    笑 依

                                                  2015.06.02

                                             参考文献: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纵观凯亮的作品格调,他的艺术语言历经长期的积累与熏陶,而且图式感很强,构图也趋于饱满,技法使得他的画面有一种立体的感觉。加上良好的雕塑造型素养,使他的线条在画布上能自然游走,没有剑拔弩张,也没有明显的感情起伏,让画面产生一种“古”且“冷”的感觉,如同一曲深沉的咏叹调。在平静的画面构成中,而他对光感与色彩的敏感度,使得他在推进笔触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内在戏剧化的发展,令本来平坦的画面走势中多了一种河流般的韵律,让人看到了高冷外表下,充满了内在的激情。恰是范成大的《梦玉人引》“…欲语吞声,结心相对呜咽。灯火凄清,签歌无颜色。从别后,尽相忘,算也难忘今夕”。画面奇古高冷,散淡空灵,以直入人心的如来幽境,来表现高古与肃穆之气。

在校间凯亮塑造的是中国写意精神下的雕塑,毕业后他的关注方向也从过去的雕塑转移到具象写实油画方面上来。

                                             胡宝之

                                             2017.05

本次采访到:

油画家 郭凯亮

制片人:张雄 监制:陈家心 策划:谢培辉  编导:爱兰 主持人:爱兰 摄像:吴圳烽 后期:吴圳烽 统筹:爱兰

上传日期:2018年01月05日

请扫描视频二维码

用户评论
分享到:

加载更多+

最新视频
  • 国家一级美术师胡圣辞...

  • 中国最具收藏与投资的...

  • 张雄艺术网创始人--张...

  • 中国最具收藏与投资的...

  • 人民艺术家萧宽

  • 中国文化人物-查世煜

最热视频
  • 《个性派画家张燕(弄...

  • 徐里:东方的神韵 中国...

  • 蘇牧真|花非花,霧非...

  • 重彩岁月,石桥印象—...

  • 時光林|愛.生而不息

  • 陳忠藏|藏在時光裡的...